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今日最大承载量:51750人丨 今日累计进园人数:13137人
今日实时在园人数:2364人 丨 承载力等级:舒适
首页
新闻中心
快讯
公告
领导关怀
专题活动
游园指南
景区简介
视频介绍
开放时间
购票指南
交通指南
导游服务
园内观光车
园区导览
景点介绍
线路推荐
网上植物园
智能导览
在线预订
门票预订
文创商城
科普教育
科普活动
科普志愿者
科普课堂
植物百科
植物欣赏
植物园出版物
植物君专栏
城市共享圈
主客共享圈
主题共享圈
游记攻略
植物研究
研究平台
科研成果
专家风采
合作交流
新优苗木
党建之窗
政务公开
党建工作
文明创建
工青妇工作
组织机构
领导介绍
荣誉资质
联系我们
快讯
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快讯
星河欲转 再动征铎
信息来源:厦门植物园 发布时间:2020-12-08
一座山,一群人,六十年,一个园。
霜天寥廓,落木翩跹,流光在岁月的书简上划过,厦门市园林植物园迎来了庆祝建园60周年的盛典。回首数十载的履迹,深浅曲直,皆是引以为豪的佳绩。远山碧雾,茂林修竹,池亭水榭,红叶黄花,站在如今的植物园,只觉心中温热,唇角微扬。
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前身是“厦门市园林管理处”管辖的一个苗圃;1960年,经时任厦门市市长李文陵批准,以花圃为基础,开始初步划定园区,筹建植物公园;1961年考察广州引回数百个植物品种,并得到福建省林业厅与国家林业部的重视和支持,建立了“福建省厦门树木园”;1962年,林业部罗玉川部长访厦,对厦门绿化工作极为重视和支持,派请北京林学院李驹、孙筱祥等组成专家组,勾划了园林植物园雏形,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热带植物的引种和建园工作,并定名“厦门园林植物园”;1999年更名为“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如今,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已成为进行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境意识的基地,是陶冶情操、提高公民素质的乐园,更是钟灵毓秀的植物世界。
1991年园区 植物园旧大门
棕榈岛老照片 松杉园老照片
建园六十年来,厦门市园林植物园从规划着手,在倾力保护原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同时大力荟集植物品种,精心营造专类园。今全园已引种、收集8500 多种(含品种和种下分类单位)植物,并已拥有相对优势的植物种类——棕榈科植物、仙人掌科和多肉(多浆)植物、南洋杉科植物和苏铁科植物,以及各类观叶植物、藤本植物等,建成棕榈植物区、多肉植物区、裸子植物区、姜目园、花卉园、雨林世界等15个专类园区,形成了一个集植物物种保护、科研、科普、生态保护、旅游服务、城市园林绿化植物推广应用和园林工程等多职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
花卉园航拍图 蔷薇园航拍图
一、景点名胜
厦门市园林植物园既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也有镌刻历史的人文景观。在厦门二十名景中,万石涵翠、太平石笑、天界晓钟、五老凌霄这样家喻户晓的景点位于植物园内,更有樵溪桥、锁云石、海云洞、新碑林等人文胜迹,在沉浸于大自然秀丽风光的同时,也领略深邃的文化底蕴。
万石涵翠 二十世纪初万石岩
二、誉满八方
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先后获得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棕榈植物保育中心、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基地、国家重点公园、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殊荣。如今的植物园,既是踏青赏花、拥抱自然的胜地,也是认识植物、汲取知识的佳处,知名度亦不断上升,成为八方游客来厦旅游的必到之处。
三、专类园区
厦门市园林植物园根据科属将植物归类、分区栽植,现已建成了南洋杉疏林草坪、多肉植物区、雨林世界、奇趣植物区、棕榈植物区、竹类植物区、花卉园、裸子植物区、姜木植物区、山茶园、百花厅、藤本植物区、市花三角梅园等15 个各具特色的专类园区。各个专类园区因地就势,科学合理配置各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结合山、水、石以及地形地貌,营造出极富生态多样性的山水景观。
南洋杉疏林草坪
百花厅
裸子植物区 雨林世界
多肉植物区 樵溪桥
四、科研价值
厦门市园林植物园是一个集植物物种保存、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推广应用、生态保护、旅游服务和园林工程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现已从世界各地引种栽培保育植物8500 多种(含品种),建成15 个专类园区;拥有国家棕榈植物保育中心,以及我园设立的三角梅推广研究中心、种质资源研究室、生物技术研究室、多肉植物研究室、植物标本室等科研机构,同时也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基地、国家三角梅种植资源库。近年来,植物园在科研成果、专著、专利上更是有喜人的成就,彰显出日益重要的科研价值。
五、景观营造
厦门市园林植物园代表我省、我市参与了各类博览会项目,频获佳绩。尤其是在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第六届中国(厦门)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等博览会中摘得众多奖项,大放异彩。
六、科普活动
科普教育一直是植物园的主要功能之一。1999年厦门市园林植物园获评为“厦门市科普教育基地”,从此开始了科普事业的建设发展,后又陆续被授予“福建省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04年建成了厦门市园林植物园“科普教育实践基地”,开始强调动手实践的互动式科普教育活动;2009年厦门市园林植物园科普展馆开放后,科普工作进一步蓬勃发展,不断挖掘植物园资源,积极探索开展类型丰富、面向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常态化科普教育活动,并开创了“绿野寻踪”品牌科普活动、周末科普公益课堂、实验小学“走进植物园”项目式学习、“绘眼观万物,童心探自然”自然笔记竞赛等多个品牌科普活动,进入探究式学习的科普教育阶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七、未来规划
2020年植物园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契机,计划建设全国一流的智慧景区项目,新建南大门,对园内现有建筑设施、市政设施、绿化景观进行优化调整、改造提升,进一步提升植物园服务品质。正在建设的南大门位于植物园东南侧,建成后将成为游客入园的主要入口,打通植物园南门至西山园的游览路线,未来也将成为串联厦门岛东部旅游系统链的重要节点。未来五年内,还将根据植物园总体规划要求,新建珍稀濒危植物区、珍稀竹种园、闽台植物区等多个专类园区。
植物园六十年来的成果聚成星辰大海,广宇之下,莫如璀璨。今日星河欲转之时,从未止步的我们沐浴晨曦,踏着朝霞再次启程,不问前路阴晴,只让这征铎响彻心中的远方。
【返回上一页】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