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今日最大承载量:51750人丨 今日累计进园人数:4587人
今日实时在园人数:1355人 丨 承载力等级:舒适
首页
新闻中心
快讯
公告
领导关怀
专题活动
游园指南
景区简介
视频介绍
开放时间
购票指南
交通指南
导游服务
园内观光车
园区导览
景点介绍
线路推荐
网上植物园
智能导览
在线预订
门票预订
文创商城
科普教育
科普活动
科普志愿者
科普课堂
植物百科
植物欣赏
植物园出版物
植物君专栏
城市共享圈
主客共享圈
主题共享圈
游记攻略
植物研究
研究平台
科研成果
专家风采
合作交流
新优苗木
党建之窗
政务公开
党建工作
文明创建
工青妇工作
组织机构
领导介绍
荣誉资质
联系我们
快讯
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快讯
我园两个竹子新品种获国际竹类新品种登录认证
信息来源:厦门植物园 发布时间:2016-11-23
日前,经国际竹类栽培品种登录权威(International Cultivar Registration Authority for Bamboos,ICRAB)对厦门市园林植物园陈松河研究员和黄克福教授提交的‘矮脚麻’竹与‘绿矮脚’竹国际登录申请进行审理,确认其符合《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的相关规则和要求,同意登录,批准登陆时间为2016年10月19日。
(一)品种名:‘矮脚麻’竹,学名:Dendrocalamu latiflorus ‘Aijiaoma’,国际登录号:WB-001-2016-017。 该竹形态特征:丛生竹。秆高小于12 m,直径小于15 cm,节间长小于30 cm;分枝较低,从第5或第6节开始分枝,短气根节位在1-3节,枝条排列较整齐;叶片大,纸质,薄而柔软。出笋较早,5月上旬即开始出笋;笋期较长,每年的7月上旬至8月上旬为发笋高峰期,11月上旬停止;单笋重较小,约1-3 kg,但因笋期长,故单位面积总产量较高。
该竹是由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Munro人工栽培居群中竹笋更适宜食用的植株分离、移栽、培育而成的竹类新品种。该品种竹笋品质佳,在闽南地区栽培范围较广,是闽南地区常见的主要优质笋用竹品种之一。因其不甚耐寒,故宜在南亚热带地区推广发展。
(二)品种名:‘绿矮脚’竹,学名:Dendrocalamopsis oldhami ‘Luaijiao’,国际登录号:WB-001-2016-018。该竹形态特征:秆丛生。秆高通常4.0-6.0 m,胸径4.5-6.0 cm,节间长30 cm以下,分枝较低,枝下高0.8-1.0 m。出笋较早,一般5月下旬、个别中旬即开始出笋;笋期较长,每年的7月中下旬为发笋高峰期,10月至下旬逐渐停止。笋柄歪斜大,因形似马蹄,俗称“马蹄笋”。其笋体较小,尖削度大,但因笋期长,故单位面积总产量较高。
该竹是由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 (Munro) Keng f.人工栽培居群中竹笋更适宜食用的植株分离、移栽、培育而成的竹类新品种。该品种笋质脆嫩,品质极佳,食用价值高,在闽南地区栽培范围较广,是闽南地区常见的主要优质笋用竹品种之一。竹材蔑性较差,但仍可为造纸的原料。因其不甚耐寒,故宜在南亚热带地区推广发展,中亚热带南缘常易受冻,不宜过分北移。
1-1矮脚麻竹丛
1-2矮脚麻竹笋
2-1绿矮脚竹丛
2-1绿矮脚竹笋
【返回上一页】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