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鹅膏菌隶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伞菌目(Agaricales),鹅膏科(Amanitaceae),鹅膏菌属(Amanita)。鹅膏菌属包含大约600个伞菌物种,包含一些世界有名的最毒菇类,也有很多可食用菇类。中华鹅膏菌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杨祝良研究员于1997年首次在我国西南地区发现并命名,为鹅膏属的大型真菌,与壳斗科和松属植物形成外生菌根(Ectomycorrhizal,ECM)。分布于四川,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福建省分布于中部、西部和北部山区。
中华鹅膏菌可食用,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产量高,是山区百姓十分喜爱的食用菌类。在福建省尤溪县的百姓食用历史十分悠久,每年6、7月和9、10月是子实体采收季节,市场上每公斤鲜品的销售价格在40元以上,远远高于香菇等常规食用菌的价格,由于它的产量很高,单个鲜品的重量可以达到250 g以上,又是天然健康森林食品,具有极高开发利用价值。目前该菌仅从野外采集,无法人工栽培。
福建省尤溪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与我园共生菌专家蔡邦平博士、研究员合作,联合攻关,经多次的试验,筛选出最优的组织培养基和组织培养条件,解决了中华鹅膏菌的母种培养技术难题,为今后中华鹅膏菌的人工培养奠定了重要基础。该技术于2014年6月5日提交专利申请,获批专利号为ZL 2014 1 0245995.8,授权公告日为2016年5月25日,近日获得发明专利证书。